2025年以来,随着社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,社区服务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为更好地满足居民多样化、多层次的生活需求,西藏察隅竹瓦根镇吉公社区积极创新服务模式,聚焦群众“急难愁盼”,依托“双报到”机制,聚焦“一老一小”重点群体,引入专业社工力量,推行积分制管理、开设免费托育班、驻村人员精准帮扶等举措,切实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和居民满意度。
聚焦“一老一小”,托起“朝夕美好”。吉公社区以“社工+志愿者”为服务主力,构建“养老有温度、托育有品质”的服务体系。针对独居老人,社区在每一户的墙壁上张贴“一对一暖心牌”,牌子上标注有“一对一”服务老人的社工具体信息,老人有需要时可以联系社工提供助医、助洁等服务,社区也会定期组织健康讲座、义诊活动和文娱活动,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,现已累计服务老人223人次。针对双职工家庭或者困难家庭的育儿难题,社区推出“向日葵临时托育”“周六兴趣班”“暑期免费托育班”三项服务,帮助因上班、开会、下乡、生病或其他急需处理的事情而无法准时接孩子和陪伴孩子的家长,将孩子接送到党群服务中心,安排社工和志愿者陪伴孩子阅读、绘画、手工、唱歌、舞蹈、游戏、玩乐,切实减轻家庭负担,促进少儿健康成长。现已开设140余班次,惠及家庭46户,照护儿童437人次。
架设“双报到”连心桥,精准对接解民忧。由社区党组织书记牵头,明确专人负责日常对接和任务协调,建立“群众点单、社区派单、单位接单、组织评单”的闭环服务机制,强化机关党员服务考核,推动报到党员从“临时参与”向“常态服务”转变。截至目前,累计派出24单,解决问题涵盖环境卫生、市政设施、法律援助、房屋问题及健康义诊等多个居民急难愁盼领域,受益群众达1340余人。
积分制激发内生动力,驻村工作出实效。吉公社区结合辖区网格治理问题,紧紧围绕社区环保、平安建设等事项,建立“以行动换积分,用积分兑物品”的激励机制,把“任务命令”转为“激励引导”,让网格治理从“网格员的事”变成了“居民身边的事”,逐步引导群众对网格治理“被动管理”转为“参与管理”,不仅激活了社区治理“神经末梢”,更在全社区形成了“一人带动一家、一家带动一联户、一联户带动一网格”的良好氛围。截至目前,党员群众参与吉公社区积分制活动840余人次,积累分值达3700余分,解决群众困难70余件。驻社区工作队利用百日走村入户契机,住户上门与社区居民面对面交流,详细询问居民家庭情况、面临的困难及意见建议,针对居民提出的困难和意见建议建立问题台账,利用社区服务经费和第一书记驻村经费帮助居民一一解决,确保台账问题逐一销号。同时为了更快捷、高效服务居民,驻社区工作队建立“能人储备库”,收集社区八个网格里的“电工、木工、装修工”等能人信息,居民在有需要时可以向社区提出需求,社区对接“能人”直接上门解决难题。